阅读内容

《中华任氏通书》前言

来源:新浪网博客  作者:任理德  [日期:2010-03-25] [字体: ]

  

《中华任氏通书》前言

任理德

 一 中国人都有自己的姓,姓是每个人的根。要了解您的根,先得认识您的姓。

姓,是血统的标志。她作为一个氏族的符号,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。上古时代妇女称姓,起着“别婚姻”、“明世袭”、“别种族”的作用。男子称氏,是为了“别其子孙所自分”,是为了别门第和尊卑的。 

历史学家们认为,中华民族的母系社会约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。在母系社会,子女只知其母,不知其父,只能跟母亲姓。那时中国的姓只有10个,且几乎都要带一个“女”字,如妊、姜、姚、晏、母、婵于、姓、汝、姞、姬等。这里的“妊”,即是指“任”。“妊”是到了周朝后被改作“任”的。 

“炎黄之胤嗣,子姒之精苗,列邦之胄绪,异域之枝条”,都是由作为今天中华民族公认的始祖炎黄二帝中派生出来的。探寻中国姓氏的来源,归纳起来主要有14种:1、以母亲姓为姓;2、以地名为姓;3、以图腾为姓;4、以族浩为姓;5、以国名为姓;6、以食邑为姓;7、以官职和职务为姓;8、以上辈的名、字或号为姓;9、以天子赐姓为姓;10 、以死后追谥庙号为姓;11、外来氏族引来的姓氏;12、以避讳被贬或某种原因被逼改姓;13、以人类对自然物的迷信和崇拜为姓;14、以天干、地支、长幼、次第为姓氏等。 

姓名,是人生于世的称谓标志。姓名由“姓”和“名”组成,姓代表了人所从属的宗族群落,名是一个人独有的具体符号和称谓。中国人有“行不改名,坐不改姓”的俗语,说明了中国人对姓名的格外尊重和讲究。 

中华民族的姓氏由少到多,不断发展。母系社会只有10个姓,春秋战国时期大概增至50个姓。汉朝时达到130多个姓(据《急就篇》载),唐朝姓氏193个(唐太宗命温彦博定的姓氏数),宋朝有姓氏568个(据《百家姓》),元朝有姓氏3736个(据《文献通考》载),明朝有姓氏4657个(据《续文献通考》)。目前我国正在使用的姓氏大约11939个(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),但87%的汉族集中在100个大姓上,其中97个大姓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“氏”。通过对姓氏的追溯研究,人们可以知道自己姓氏的来源,了解自己的族史、姓史、根之所在,从而激发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自强图治的雄心,为祖国建设出智出力。 

二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的绵延数千年而不散、具有极大凝聚力的伟大民族。任姓正是这伟大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。全国大约有500多万任姓人口,排名为第51位。 

1、任姓源远流长

任姓,在当今说不上大姓,但却是最古老的姓氏之一。

关于任的涵义,李玄伯谓:“任,即壬。《说文解字》壬部:壬,像人怀妊之形……与工同意。”颇含生生之意。金文、甲骨文多作工,与工相似,或者最初壬工只系一字,所以《说文解字》工下亦说与工同意”。工为原始社会石斧之形,义申为工地、工作。而壬则象征编织的原始织具。有学者认为:工壬两字,在商周之际,不特写法相同,音读亦且相似。由壬声所孳乳的赁字,后衍生为租赁。壬与刃音同,壬初为织布形状之谓,以别于斧形之工。工可砍树木以行刀耕火种,壬则为织布所需。马叙伦谓:“壬为任之初文”。因黄帝之妃养野蚕巢丝织布,其子又发明了织布用之壬,遂以壬为氏,以后发展为父系社会,便改妊为任了。任姓人怀妊生子,乃氏族繁衍的一种象征,便称怀孕为妊。是孕、妊通用,仍、任亦通用。而壬象妇人大腹怀孕将生子,故由王中一拉长以示大腹,乃与包衣状同,乃下加子为象形意,即包胎有子之谓。故顾颉刚认为仍即任,任仍古通。《左传》桓公五年:“天王使仍叔之子来聘。”《谷梁传作》“任叔”,可证。任姓人因善于烹调,故衍生出烹饪之饪。任姓人善织布,故又称纫。纫即缗氏,仍缗音近。以纫布织成衽衣,《方言》“四褛谓之衽“。《说文》:“谓衣之两旁掩裳际处。”此为任姓人服装之特色,即衣宽博带,使大腹怀孕妇女穿着舒适。而任姓人席地而坐,设几而依叫凭。大豆可能最早为任姓人由野生培植为家生,因叫荏,又作荏菽,为后稷所植。大豆最早种植于陕甘,这一带为古戎人分布之地,任姓人起源于此。持壬的两面刃为武器,后发展以木长柄缚石刃为戈。左手持盾,右手持戈,成为戎字象形,故任、戎通用,兵器发展了,字形改变了,而音不变。戎以后作为武器作战之通称,故戎人来源于任姓人。可见任姓人古代是一个强悍的部族。商周时代的戎人部落众多而复杂,一般都指那些强悍好战尚武而迁徙无常的游牧或半农半牧部落,由于分布于西方,故叫西戎;一部分逐渐转徙于北方,故又叫北戎。    

关于任姓的起源,有多种说法,但主要是两种:一为黄帝之后说,即源自黄帝,说5000年前黄帝封儿子禺阳为任国,以国为姓,任姓就成为中国最早的12个基本姓氏之一,禺阳是任姓的创姓始祖。许多古籍对此都有明确的记载。据《姓纂》载:“皇帝二十五子,十二人以德为姓,一为任氏,六代至奚仲,封薛,魏有任座,秦有任鄙。”《国语·晋语四》云:“凡黄帝之子,二十五宗,其得姓者十四人,为十二姓:姬、酉、祁、己、滕、箴、任、荀、僖、姞、儇、依是也。”又有古典说:黄帝与四妃嫫母生有二子:苍林和禺阳,禺阳受封于任,以地为姓。任地的古城在今河北省任丘西北,后南迁到山东济宁东南一带。 

关于任姓的来源,还有更古老的说法,即太昊之后说,也就是源自更古远的伏羲氏,说任姓出自风姓,是太昊伏羲氏的后代。中国在5000年前母系氏族伏羲氏时代,姓就被定为世袭,由母亲传递,伏羲之后为“风”姓,这是中国第一个姓。据《姓氏追宗寻祖》载,伏羲氏,原姓风,封于任国(今河北省任丘市),改姓任,子孙众多。周朝时的谢、章、舒、吕、祝、终、泉、毕、过等十个国家都是他的后人,他们后来改以国号为姓。就是说,这十个姓都是任氏的后代。在宋朝人郑樵的《通志氏族略》中认为:“任,为风姓之国,实太昊之后,今济州任城即其地”。在远古传说中,伏羲氏和女娲一起是人类的始祖,也是中华姓氏的鼻祖。史学家认为,伏羲、炎帝和黄帝称三帝,照此说法,伏羲作为任姓的始祖,任姓的由来又被推向更遥远的历史中去了。 

此外,对于任姓的起源,另有几种传说:其一是由远古妊姓衍传而来,人之所以得生,在于母亲妊娠,因生得姓,从母从女,为妊姓,后传为任姓;其二是由少数民族中的任姓而来,当年的南戎、北戎都为任姓人;其三是由他姓改任姓而来。据史料记载,元朝王信为山东行省平章事,其子任宣继居父职,元末避乱,逃亡到江苏兴化,改名换姓时在王字旁加了个单人旁,牵强附会地以任为姓了。 

任姓的发源地,据考证是在今山东济宁一带,任城是任姓的发源地。约公元前2000年夏少康时,封此地为任国。济宁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,是太昊,少昊、黄帝和孔、孟、颜、曾、子思五大圣人的故乡,也是中国四大武术发祥地之一。济宁在夏朝称仍国,周朝称任国、鲁国,秦朝改为任城。另外,河北省的任丘县也是任姓的又一发源地。任姓从一开始就遍及北方广大地区。而以山东为其繁衍中心,成为当地一大郡望,至汉时,任姓已散居我国北方的山东、山西、陕西、四川等省。任姓南迁在汉以后,而大举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之时,散居于今浙江、江西、江苏、湖北等地。此时又有任姓人士迁入福建。至唐代以后,任姓便广布江南大部分地区。其中广东等地任姓于宋时由福建迁入。明、清之际,任姓遍及全国各地。

 2、任姓人才辈出

 “江山代有才人出,各领风骚数百年”。古往今来,在中国经济、政治、军事、文化、科技等各个领域,任姓人物都独领风骚,业绩非同一般。 

任姓在早期发明和对古代农业、水利的贡献十分突出。 

任姓人是最早发明织布、种大豆和制造两面刃武器的群体。据史料记载,工壬原来是耕织之器具,它的出现,为原始农业生产带来了曙光。大豆也为任姓人由野生培植为家生,最早种植于陕甘。山戎是夏代任姓人的一支北迁者,他们培植大豆,向周朝进贡大豆,亦携之到处迁徙播种。古时一年只有十个月,为十天干:“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”,皆兵器。持壬的两面刃为武器,后发展以木长柄缚石刃为戈。左手持盾,右手持戈,成为戎字象形。戎以后作为武器作战之通称。可见任姓人是发明武器的先驱者之一。 

任姓人是最早发明并制造车船的先人。夏朝任奚仲,就是大禹的车正,专门负责车辆制造,而奚仲之父亦是能工巧匠,曾研制成船,用于水上运输工具。任姓人在早期水利治理方面也颇有建树。元朝任仁发,既是著名画家,又是有名的水利专家。他曾主持修吴淞江、大都通惠河、青浦、练湖和海堤工程。明初诗人顾(或)在《竹枝词》的诗句中,讴歌了其治理上海水患的功绩:“不是青龙任水监,陆成沟壑水成田”。 

任姓历史人物为统一华夏,为民族融合,功不可没。早在商朝后期,任氏的杰出女子太任(任成之女)嫁给周公,生了周文王,建立了800年的周朝。任嚣,秦朝大将,首任南海郡尉,是他最早建置广州。据《史记》载,公元前219年,始皇派兵远征岭外,派任嚣郡治番禺(俗称任嚣城),节制岭南南海、象郡、桂林三郡,故称“东南一尉”。这是岭南历史上第一次划分的行政区,亦是广州历史上最早的行政建置。任傲,汉朝开国名臣,封为广陵侯,后为御史大夫。任安,汉武帝封为刺史,文武兼备,与大将卫青和司马迁齐名。任光,光武帝中兴的功臣,二十八将之一,封为河陵侯;任尤,晋代封为紫阳侯;任雅相,唐朝宰相;任忠及其儿子天统,都是宋朝著名的爱国将领,抗金英雄;任环,明抗倭名将,戊守南粤,屡屡击败倭寇。 

任姓历史人物很重气节和讲究为官之德。《资治通鉴》载:战国时魏文侯宴请大臣,要大家评价他。大臣们纷纷称赞其为“仁义之君”,独任座不肯附和,反说起文侯的不是来。说他攻克了中山国,不封给有功的弟弟,却分封给了儿子,不能称为仁君。魏文侯当然不高兴,任座也不与之争,离席而去。好在后来魏文侯醒悟了,仍重用任座。东汉任延,任武威太守时,皇帝告诫他要多听上司的话,任延却说:“忠臣不私,私臣不忠,上下雷同,非陛下之福,善事上司,不敢奉诏”。当时他的上司是领兵的长史田绀,而田绀的子弟宾客仗势鱼肉乡里,欺压百姓。任延派人拘捕之,惩罚了恶势力。还有北宋任伯雨,亢直敢言,矛头直指奸佞;南宋任尽言,慷慨尽言,令权贵胆寒不敢妄为。北宋江南转运史任征和西川转运史任中师,明朝卢州知府任大冶,都能系心民瘼,体恤民情,轻徭薄赋,政简刑轻,灾年着力减轻农民负担,也敢于废弃前任苛敛百姓之制,因而深受老百姓拥戴。金代任天宠,是当时公认的克已奉公、勤政廉明的清官。还有很多任姓人物,在外敌面前,更是表现出了凛然不可侮的英雄气。南宋敦武校尉任标,率兵据守徐州抵御金兵,金人以爵禄诱降,他不为所动,据城死守,终因势孤无援而城陷身亡。 

有一些古代的知识分子,也特别看重做人的气节和为官之德。东汉学者任棠,修居教书,有气节。一次,太守庞参拜访,任棠不睬,仅献清水一盅,薤草根一枝,并叫小女儿伏于门下,原来他是要以此告诉来者,做官就要做清官,就要剪除豪门,就要开门恤孤。这就是后来人们称执政者为百姓做好事为有“任棠之情”的缘故。 

近当代,任姓人物更是豪杰者众。被称为“妈妈同志”的任锐,苏联红军时期被誉为“钢铁战士”的任辅臣,发誓“要革命就不怕牺牲”、最后作“绞刑架下的报告”的任开国,曾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秘书长的任作民等等等等,为民族解放,为人民幸福,浴血疆场,英勇奋斗,英名永垂史册;新中国开国大功臣、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、被称为“人民骆驼”的任弼时,更是任姓当代人物最杰出的典范。有一句诗联云:“三怕传佳话”,就是说的弼时同志生平有“三怕”:一怕工作少,二怕花钱多,三怕麻烦人,由此可见其高尚人品。 

古往今来,任姓学子艺人层出不穷,科技教育精英数不胜数。春秋时期的任不齐,孔子的第十七弟子,有《任子遗书》传世;南朝.梁国的任昉 ,著名文学家,时与诗坛圣手沈约齐名,号称“任笔沈诗”;明代任道逊,诗、书、画皆长;清代任大椿,《四库全书》修纂官,有诗联云:“四库全书大椿力”,就是对任大椿的赞颂;清代后期,任熊、任熏兄弟及任伯年,构成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海上画派,尤其是任伯年,徐悲鸿称他是“仇十洲之后,中国画家第一人”;近现代剧作家任天知和作曲家任光,其成就也十分令人钦羡;经济学家、湖南大学首任校长任凯南,有“南任北马(马寅初)”之称;教育家任鸿隽,历史学家任继愈,草原学家任继周,火剪专家任新民------都是大学者,大专家,学科领军人物。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自豪,当然更是任姓家族的骄傲与自豪。 

3、任姓文化丰富多彩

任姓每迁徙一个地方,凭借自身的勤奋努力,繁衍发展,成为一个新的启祖,便形成了一个新的发源地,产生了新的任姓文化。

任姓家族向有勤劳俭朴的优良家风。许多古藉就有明确的记载。如《史记》的货殖列传第六十九就详细记载了宣曲任氏的情况:“宣曲任氏之先,为督道仓吏。秦之败也,豪杰皆争取金玉,而任氏独窖仓粟。楚汉相距荥阳也,民不得耕种,米石至万,而豪杰金玉尽归任氏,任氏以此起富。富人争奢侈,而任氏折节为俭,力田畜。田畜人争取贱贾,任氏独取贵善。富者数世。然任公家约,非田畜所出弗衣食,公事不毕则身不得饮酒食肉。以此为闾里率,故富而主上重之。”山东滕州是任姓主要聚居地之一。在《古滕任氏族谱》中有几句概括任氏家族家风的话:“世代列祖列宗起自寒素,勤于家什,诗书农桑,孝悌力田,素以笃实敦厚之族称于乡里。”。 

任姓家族向有重视教育的良好习惯。任氏家族在古代就出了不少“神童”,如东汉任延12岁时就通晓《春秋》《诗经》,三国时的任嘏,六七岁时就可以博览群书,还有明代状元任亨泰,清代大画家任伯年,现代剧作家任桂林、翻译家任起莘,等等,都是当时有名的“神童”。“神童”的出现,不是偶然的,是与他们具有良好的家族和家庭教育分不开的。 

任姓家族向有自检自律的美好传统。这主要表现在修家谱定家训上。修家谱是弘扬祖先美德,振兴家族的善事。通过修家谱,可以述前贤之功绩,鞭策后人前进,薪火相传,绳绳相继。北宋时的进士任尽言,在所撰《任姓世系略序》中说:“凡我后人,尚其敕身修行,罔坠家声,庶不愧为先子后人。”他是以修谱来教训后人修身养性,不要玷污了祖宗的好名声。而所有的《任氏族谱》,都载有严格的族规家训,俾便后代遵守。比如,湘阴《任氏族谱》就有16条规定,教育任姓族人要孝父母、敬兄弟、守法律、明礼仪、勤农桑、尚节俭、重学习等。 

三  早在1984年,国家档案局、教育部、文化部在第七号文件中就指出:“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,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、社会学、民族学、民俗学、经济史、人物传记、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它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,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也起着很大作用”。《任姓史话》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进行编纂的。但《任姓史话》不同于家谱,它通过任姓人自古以来在人文、地理、政治、经济、军事等各方面的活动,多方位地向世人展示任氏的历史内涵,并期待任氏子孙将中华民族和任氏先祖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下去。 

中华民族历来重视治史。世界几大古代文明,只有中华文明没有中断,这同我们这个民族始终注重治史有着直接的关系。几千年来,中华文明得以不断传承和光大,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我们的先人懂得从总结历史中不断开拓前进。我国的历史,博大而浩淼,蕴含着丰富的治国安邦的历史经验,也记载了先人们在追求社会进步中遭遇到的种种曲折和苦痛。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发掘我们的历史宝库,对推进今天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,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。 

任姓的历史和文化,是中华姓氏文化花丛中一朵璀璨夺目的奇葩。为了挖掘和弘扬这一文化瑰宝,使之更好地为现实服务,为海内外各界任氏人士服务,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服务,我们秉着求实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后人高度负责的精神,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,对任姓历史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反映。对历史人物,不搞“胜者王侯败者盗贼”的唯心主义历史观。不掩饰过失,不美化丑恶的东西,也不丑化可歌可泣的代表中国人智慧和开创精神的历史人物,注重展示任氏人物对中国乃至全人类所作的贡献。 

任氏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。任姓人了解中国历史尤其是了解任氏历史,是天经地义的事。可是作为任姓大多数人来说,对任姓历史的了解恐怕还是极为肤浅的。因为过去对姓氏史的了解,多限于家谱或族谱。而家、族谱往往只记载了一些零星或不系统的任姓史料。更何况唐、宋以前的家谱真正完整保存下来的极为罕见。就是现在的家、族谱,虽然不乏真实的宝贵的史料,但也缺陷多多。比如家族支系的局限性,来自口传的不准确性,以及照搬外地家谱、以讹传讹的非科学性等等。编纂《任姓史话》的目的之一,也是为了纠正这些缺点。《任姓史话》经过严格考证,尽可能避免上述缺点,还任姓历史以本来面目。不过也因为历史太长,年代久远,加之搜集资料的工作太过繁杂,而我们人手不够,水平有限,因此疏漏错讹之处恐也难以避免。这正是需要任姓人物,尤其是专家学者们批评指正的。

 



阅读:1497
录入:站长

上一篇:
下一篇:
相关新闻
本文评论
发表评论
  • 尊重网上道德,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
  •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
  •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
  •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
  •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